济南量子技术研究院

JINAN INSTITUTE OF QUANTUM TECHNOLOGY

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济南市量子信息产业发展规划(2019-2022 年)
济南市量子信息产业发展规划(2019-2022 年)

发布时间:

2020-09-23

      “第二次量子革命”正在孕育兴起,将对信息、能源、环境、金融等领域产生深远影响,推动经济提质增效、社会颠覆式发展。为抢抓量子信息产业发展重大战略机遇,构筑济南量子信息产业发展先发优势,按照《济南市十大千亿产业振兴计划》要求,制定本规划。


     一、发展基础


     (一)产业现状


      国际量子信息科技竞合加速,我国、美国、日本、欧盟、英国等国家及地区确定量子信息科技创新为国家战略,以国家级量子信息科研项目为抓手,开展国际科研合作。


      全国各大城市量子信息产业布局加速,合肥、北京、上海、武汉等城市将量子信息技术发展列入科技创新相关规 划,以重大科技攻关项目、产业融合示范应用为牵引,集中资源推动量子信息产业重点领域实现突破。


     目前,我国量子信息各领域已取得丰硕成果:量子通信领域处于国际领先,已取得“首次实现多自由度量子隐形传态”、“墨子号”、“京沪干线”等重大突破,量子保密通信正逐步走向实用化和产业化;量子测量部分重点领域有望率先推广应用,量子目标识别、量子重力测量等即将初步具备商用条件;量子计算领域已进入研发关键期。在量子信息科学领域,我国已经成为国际竞争的重要参与者。

 

     (二)基础优势

 

      作为国家“863 计划”首个量子通信领域主题项目的实施地,自 2010 年起,济南持续布局量子信息产业,将量子科技发展列入十大千亿产业振兴计划,具备产业先发优势和发展潜力。
    

      量子通信实践的成果高地。拥有国际上最早建设的面向实用化的“济南量子通信试验网”,并率先在政务领域探索商业化服务,是量子保密通信“京沪干线”的重要节点城市、服务枢纽和核心设备的研发及制造中心。

 

      量子信息技术的标准化高地。拥有量子通信领域国际和国内标准化工作的主要研究团队之一,是全国量子计算与测量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落户地,构建了结构较为完整的量子信息标准化研究和实践体系。

 

     量子信息产业的创新创业高地。聚集了济南量子技术研究院、山东量子科学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国迅量子芯、国耀量子雷达、山东国科量子(筹)等机构。成立了世界第三、国内唯一掌握逆向质子交换铌酸锂波导的周期极化铌酸锂波导芯片研制平台。在国际上开创性地提出并发展了新型的“测量器件无关量子密钥分发”系列理论,实现了 404 公里的安全无中继量子密钥分发的世界纪录。

 

     (三)面临挑战


      量子信息技术作为新兴技术,国内外都处于探索阶段, 关键技术有待突破,尚未建立完善的科研成果转换机制。量子信息产业尚未形成规模,产业辐射带动作用不强。济南源头创新能力相对不足,高端专家人才储备不足、引才机制不够完善,学术载体尚待培育,研发方向亟需拓展。


      二、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东重要讲话精神,承接山东省建设新旧动能转换综合实验区发展战略,实现济南市十大千亿产业振兴计划,紧抓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重大机遇,布局具有创新性、颠覆性、基础性、平台性的量子信息技术,坚持技术创新和模式创新并举,强化开放合作和产业生态构建,将济南建设成为国际领先的量子信息产业集聚 区。
    

     (二)规划原则
    

      系统布局。着眼国家量子信息发展布局,根据基础研究、技术研发、产业发展和行业应用的不同特点,推进项目、基地、人才、资本统筹布局,已部署的重大项目与新任务有机衔接,当前急需与长远发展梯次续接,创新能力建设、体制机制改革和政策环境营造协同发力。
科技引领。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把握全球量子信息科技发展规律和产业发展大势,在重点前沿领域探索布局、长期支持,加速构筑先发优势,重点突破量子信息关键技术,实现量子信息核心元器件及设备国产化。


      全球视野。搭建国际化创新合作平台,深化对外开放, 扩大交流合作,大力引进国内外一流的战略科学家和科技领军人才,开展联合攻关和协同创新,研发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成果,建设开放融合共享的国际化创新平台。


     市场主导。坚持需求引领和应用导向,突出量子信息龙头企业在技术路线选择、行业产品标准制定中的主体作 用,加快量子信息科技成果商业化应用,逐步打造完善的量子信息产业链,培植创新能力强、规模优势突出、辐射带动作用大的产业集群。


     应用驱动。以“量子+”行动为抓手,实施重点领域 应用示范工程,围绕培育量子信息产业新技术、新业态、新领域,发展“量子+”政务、金融、环保、国防、人工智能 等产业融合经济,实现信息化与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等融合发展。


     (三)战略定位

 

      世界级量子信息科学中心。集聚国内外优秀科技力 量,引进和培养顶尖量子人才,形成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标志性科研成果,打造具有重要国际影响力的高水平量子信息科学中心。

 

      新旧动能转换辐射带动极。探索产业链分工协作体系和创新资源开放共享模式,更好地支撑和引领济南经济转型升级,为全省新旧动能转换工程树立标杆,借力“一带一路” 布局全球市场,以点带面,逐步推进产业链、创新链、价值链全球配置,建成具有强大区域辐射能力的量子信息产业化基地。

 

      国内领先的“量子+”应用示范区。集聚全球量子信 息技术和应用成果,积极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优先在政务、金融、环保、能源等领域组织实施一批行业应用示范项目, 建成全国领先的“量子+”应用示范区,逐步在全国范围内 扩大示范影响。

 

      量子信息产业国际性品牌高地。塑造量子谷文化品 牌,建设量子信息产业展示中心、量子信息产业国际会议中心等地标性文化基础设施建筑,打造量子计算与测量标准高地,弘扬创新创业文化和企业家精神,形成量子信息产业国际性品牌高地,提升在全球量子信息领域的核心竞争力和话语权。

 

图 1 济南量子信息产业战略定位图

 

     (四)规划目标
    

      1、发展目标


      到 2020 年,集聚一批高水平的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 初步形成一批具有竞争力的应用产品,建立网络运营模式和运维服务体系、标准,推动形成上下游产业链条,量子信息产业初具规模。

 

     到 2022 年,在远距离量子网络、信息安全、量子雷达等领域取得创新突破,在量子通信、量子雷达领域强化竞争优势,打造 8 到 10 个国际顶尖的量子信息与量子科技前沿研究室,培育若干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量子企业,争取实现量子信息产业规模 20 亿元。

 

     到 2030 年,量子通信和量子测量领域实现大规模商用, 推动应用,相关技术在人工智能、机器学习、高性能计算、区块链、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领域得到深度融合与广泛应用,形成产业经济规模效应和集群品牌美誉度,建成具有较强国际影响力的创新创业中心,成为全球量子技术及产业发展战略高地,实现量子信息产业规模 300 亿元,具备千亿级产业发展能力。

 

      2、实施路径
    

     遵循“基础构建、集群聚集、创新突破”的发展路径, 以 2020 年、2022 年和 2030 年为主要节点,分三个阶段规划发展。


     1.基础构建期(2019-2020 年):构建济南量子信息产业发展基础,重点建设量子信息产业创新文化基地和科技创新基地。完成量子谷建设规划,落实科技创新载体建设, 建设量子信息科技创新大厦、量子信息产业展示中心。推进量子信息科学中心建设,夯实量子信息技术研发基础,建设量子通信研究与测试平台、若干量子技术核心元器件、量子计算标准研究平台等。完成全省范围内量子骨干保密通信网络及量子城域保密通信网络建设,并在此基础上实施重点领域“量子+”应用示范工程。搭建量子信息产业科技服务平 台,设立量子信息领域专项资金,完善多元化、多层次投融资服务体系,加速吸引和培养一批量子信息骨干企业及专业人才。


     2.集群聚集期(2021-2022 年):打造立足济南、辐射全省的量子信息产业集群,推动量子信息核心设备国产化,持续推动量子信息创新创业基地、科技服务基地建设。实现一批量子信息产品及应用在政务、金融、国防、环保、气象等行业的市场化突破,制定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标准和规范,建成完整的量子信息产业生态链。推动量子通信与传统通信深度融合,实现其在保密通信、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区块链、5G 等领域的信息安全保障作用。加大量子测量设备研发力度,有效提升目标探测、风向测量、气候探测、地下勘探、排污监控、空中交通管制、重力及梯度测量等方面的测量精度。


     3.创新突破期(2023-2030 年):全面推进量子信息产业培育基地建设,打造科技创新高地、应用示范高地、产业标准高地和企业品牌高地,在全球范围内布局量子信息产业。推动量子信息产业融合发展,拓宽以量子信息产业为基础的信息服务产业发展空间,完善高端品牌创建、高素质人才引入、高增值和高回报产业培育,推进量子信息技术在经济社会各领域全面应用和深度开发。


     三、重点领域

 

       围绕发展千亿级量子信息产业能力目标,建设量子信息科学中心,培育量子信息企业。


     (一)建设量子信息科学中心,提升科技创新实力


      量子通信研究与测试平台。建设量子通信网络技术研究室、现实条件量子通信攻防演练研究室、量子通信基础网络共享服务平台和小型化卫星量子通信地面站。
    

      若干量子技术核心器件研究平台。建设频率转换与光量子探测研究室、大尺寸近化学计量比晶体生长研究室、集成非线性光子学研究室、高灵敏度 MEMS 弱光谐振传感研究室、红外光子学研究室、集成光电芯片研究室和紫外单光子探测器研究室。

 

      量子精密测量研究平台。建设红外量子成像研究室、 单光子成像研究室、原子干涉研究室、光钟研究室和光量子遥感研究室。


      布局多体量子模拟和超导量子计 算机低温电子学等方面研究。

 

      量子技术标准研究平台。开展量子通信、测量等领域系列标准化研究,研制器件无关量子随机数标准平台等。
    

      军民融合发展研究平台。开展面向特殊领域和方向的 量子通信、量子成像、量子导航等技术、产品和装备在专用领域内的技术验证和应用模式研究。

 

     (二)培育量子信息产业,实现“量子+”应用创新


      做大做强量子通信。引进和培育量子通信元器件生产商、设备制造商、网络建设及运营服务商。抓好山东量子、 国迅量子芯等骨干企业培育,推动山东国科量子(筹)在“京沪干线”顺利实施的基础上开展山东及全国量子网络建设运营,提升济南在全国量子网络中的地位和影响。实现量子保密通信在政务、金融、电力等信息安全领域的应用,形成有效益、可复制、成体系的创新成果。


      突破发展量子测量。引进和培育磁力仪、重力仪和原 子钟等量子传感器设备制造商以及量子激光雷达、量子导航和量子成像等产品设备制造商。发挥山东国耀雷达的行业应用示范效应,实现量子激光雷达技术在山东环保治霾、气象监测等方面的应用。推动量子成像技术科技成果转化,实现量子测量产品在重力测量、地震预警、目标探测、大气参数遥感测量、气候监测、地下勘测、排污监控和空中交通管制等领域的应用。    

     


      四、功能布局

 

      围绕科技创新和产业培育两条主线建设创新文化、科技创新、科技服务、创新创业、产业培育五大基地;承载文化引领、品牌示范,创新平台、上游源头,金融支撑、科技服务,孵化创新、加速创业,创新动能、产业主力五项功能; 着力将量子谷打造成为世界知名、国内一流的科技创新平台和产业集聚高地。


     1、创新文化基地。建设量子信息展示中心及人才实训基地,培养量子信息人才,推广具有济南特色的量子信息产品和应用,探索“量子+”文化模式,打造量子谷品牌。


     2、科技创新基地。建设量子信息科学中心平台及国际联合创新平台,开展量子通信、量子测量和量子技术标准等领域的基础前沿研究、关键共性技术攻关、应用创新研究等。


     3、科技服务基地。建设科技服务平台、科技成果转化平台和知识产权公共服务平台,提供产业链支持、平台支持、 投资融资、项目申报、创业导师、知识产权、市场推广等一 站式保姆服务,为量子信息企业成长壮大提供全过程服务。


     4.创新创业基地。面向初创团队和企业,建设众创、众包、众扶、众筹等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支撑平台,建立“众创空间+孵化器”的创业孵化服务链条,帮助初创团队顺利启 动和快速成长。


     5.产业培育基地。面向快速成长企业,建立企业总部型、技术中试型、专业园等加速器,引导加速器服务向个性化、
 定制化、精准化、柔性化方向创新,不断完善技术研发、资本运作、人力资源、市场开拓、国际合作、知识产权等服务, 推动量子信息核心产业、关联产业和衍生产业发展,打造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品牌企业,推动产业集群高端、高质、高效发展。


     五、推进举措

 

     (一)创新文化体系

 

专栏 1 量子谷创新文化品牌打造工程


      培育名品名企:重点培育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量子 品牌企业和产品,对企业上市给予用地、税收、补贴奖励收费减免等方面的政策优惠。加强量子领域焦点人物和重大事件的策划营销、扩宽量子品牌的宣传渠道,打造享誉世界的量子企业品牌。

 

      打造量子信息产业峰会: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量子 信息产业峰会,建设成为产业政策解读、发展成果展示、交流合作对接、重大问题研讨的权威高端平台。

 

      建设量子谷展示中心:通过实体展馆+线上平台相结合

     

      坚持政府引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以提升公民科学素质、加强科普能力和创新文化建设为重点,建立“鼓励创新、宽容失败、提倡合作、尊重人才、追求卓越”的量子谷文化。加强产业基地、产业集群和企业品牌建设,实施量子谷创新文化品牌打造工程。

 

      (二)科技创新体系

 

专栏 2 重点项目联合研发工程

 

      重大共性关键技术:依托山东量子和国迅量子芯等企 业,联合开展量子通信设备集成电路和集成光学芯片等项目研究,围绕重点器件,强化集成电路设计、软件开发的协同创新。

 

      重点核心元器件:依托山东量子、济南量子技术研究 院以及晶正电子等企业和机构,联合开展周期极化铌酸锂波导、上转换单光子探测器、二维材料、铌酸锂单晶薄膜上光量子器件、量子成像器件、光纤倍频红外激光器、与AI 结合的隔振系统以及量子惯性器件等核心器件的研发工作。丰富量子通信应用产品序列,满足产品大规模进入终端用户的市场需求。

 

专栏 3 重点科研机构落地工程

 

      量子信息科学国家实验室济南基地(筹):围绕量子信 息科学国家实验室(筹)建设主线,依托济南量子技术研究院,承接国家量子信息重大专项,建设量子信息科学中心。围绕量子通信、量子测量、量子计算和量子技术标准等领域的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将济南打造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研究中心和量子信息科学国家实验室(筹)重要组成部分,争创国家实验室济南分部。

 

      全国量子计算与测量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在中科 院、中科大等有关机构支持下,推动量子计算与测量领域国家标准制修订工作,制定量子计算与测量领域专业名词术语、量子算法和软件、量子导航、时频传输等方面的标准,抢占和测量行业国际“话语权”。

 

      国际联合创新中心及国际产学研创新联盟:积极参与 国际科技合作计划、大科学计划和大科学工程,承担和组织国际重大科技合作项目,增强在基础研究和重大全球性问题等量子信息产业领域的科技创新能力。依托量子信息科学中心,联合中科院、中科大、清华大学和山东大学等国内外科研机构,探索建设一批国际联合创新中心或国际产学研创新联盟。

 

专栏 4 科技服务平台建设工程


      科技成果转化平台:依托科研机构、企业和科技中介机构搭建科技成果转化平台,主动对接京沪合科研资源, 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应用,为相关主体提供网络化的成果信息查询、成果转化项目推介、科技成果评估、产权转让监管、法律法规咨询等服务。


      知识产权公共服务平台:依托科研机构、企业和科技 中介机构搭建知识产权公共服务平台,为相关主体提供知识产权孵化、查找、咨询、评估、代理、转让、交易、托管、司法鉴定等服务。建设量子信息产业专利导航发展实验区,通过专利大数据分析,对重点科研机构和高端人才引进、重大项目投资等实施精准导航,聚焦聚力高质量精
准化“双招双引”,为产业快速发展提供支撑。

 

      建设以企业、科研机构、高校和中介服务机构为主体的科技创新体系,探索跨部门、跨领域的创新协作机制,广泛开展多学科交叉合作与协作,推动量子信息关键技术和产品的研究制备、量子信息技术标准研究制定以及量子信息科技服务相关平台建设。 
 

(三)产业培育体系

 

专栏 5 企业培育工程

 

      量子通信领域:支持山东量子、国迅量子芯等骨干企 业在量子通信光电子器件、终端及网络设备、网络集成、量子安全等重要领域实现突破,集中各类资源促进企业进一步做大做强。引进量子通信网络建设和运营商企业,做好与本地企业资源整合。引导企业走“专精特新”的路子研发掌握光学芯片、量子密钥分发及管理、光子探测器、量子随机数发生器、量子存储器等关键环节的高端技术, 占领细分市场较大份额,成为行业“隐形冠军”、“小巨人”


      量子测量领域:将山东国耀雷达打造成量子雷达在气 象环保领域的国际性领军企业,加大对量子激光雷达、量子偏振雷达和量子测风激光雷达的市场引导和推广力度。联合中科院上海光学精密研究所、中科大、北航等量子测量领域相关科研机构和传感器行业龙头企业,实现关键技术突破。培育在地球物理、资源勘探、空间科学、海洋探测、导航定位等领域中应用的原子重力仪、磁力仪和原子钟等量子传感器设备制造商,以及交通、建筑等领域的量子导航、量子成像等设备制造商,重点支持企业在环保气象、重力及梯度测量等领域做精做优。

  

专栏 6 产业集聚工程


      重大项目实施:集中土地、人力、资金等资源向重大项目建设倾斜,全力支持“国耀量子探测雷达项目”、“国科量子网络建设项目”和“山东国迅量子芯项目”等项目建设。


      产业链条完善:着力做好补链、强链、扩链,快速培 育全链条企业。以需求为导向,以应用为抓手,以整机和系统为牵引,以核心芯片设计和元器件研发为龙头,以制造和系统集成为基础,以原材料和辅料为支撑,以技术创新、模式创新和体制机制创新为动力,破解产业发展瓶颈推动济南量子信息产业重点突破和整体提升。结合行业应用项目进展,补齐现有产业板块,积极推进产业链条完善和扩展,带动上下游配套产业集聚发展。

 

专栏 7 筑巢引凤工程


      建设量子谷:在高新区中心区以“量子大厦”为起步区规划建设占地 230 亩的济南量子谷。计划至 2025 年新增 60 万平方米的载体,重点引进量子信息研究机构、研发应用企业、大企业总部,打造有形象、有内容的济南市量子信息产业集聚区。加强生态赋能建设,出台各类专项政策, 为量子企业在研发办公、人才支持、创业辅导、政策咨询信息发布、市场推广、产业资源等方面提供全方位优质服务。

 

      加强招商引资:转变招商思路,创新招商方式,实施以商招商、精准招商。制定济南量子信息产业招商工作方案积极争取国家有关部委支持,注重引资引智引技相结合,引进大项目和大企业。围绕量子信息产业链中的研发、核心器件和核心产品制造、应用服务产品提供商、网络建设及运营服务商等方面招大引强,着力引进优势特色企业和项目。

 

      立足产业链短板和价值高点,加大培育量子企业力度, 实施一批量子重大项目,推动量子信息技术和产业集聚发 展。完善招商引资、检验检测、市场推广、法律、人才、咨询等服务机构,优化量子信息产业环境。

 

(四)应用示范体系

 

专栏 8 量子通信应用示范工程


      量子通信网络建设工程:联合淄博、潍坊和青岛,先 行建设连接济南青岛、横贯山东省东西的“齐鲁干线”及城域量子通信网络,并适时考虑向烟台、威海和济宁等周边城市延伸,推动各地市城域网与广域量子通信骨干网络相互联通,积极参与全国量子网络建设。

 

      量子通信+政务:进一步扩大济南党政机关量子通信专网节点和范围,开展新技术和新业务应用推广。支撑保密视频电话会议、保密电子公文传输、保密视频电话通信、多媒体应用、保密传真通信、应急指挥、领导科学决策、大数据安全保障等业务,为济南各政府部门提供基于量子安全的专网通信服务。

 

      量子通信+金融:与中国人民银行和中国银保监会合 作,开展金融行业量子保密通信应用。开展同城数据备份和加密传输、网上银行加密、异地灾备和视频会议、监管信息采集报送、人民币跨境收付系统应用等业务,并争取在国有大型商业银行和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中形成一批典型示范用户。

 

      量子通信+电力:与国家电网合作,深化开展量子通信技术和电力企业信息传输需求高度契合的应用示范。探索在异地备份数据加密传输、电力企业网络通信的安全层级加密量子交换网络平台和智能变电站等领域的应用研究。

 

      量子通信+其他:在云计算领域,吸引云计算企业搭建合作测试平台,对量子设备与公共云平台的技术融合进行测试和验证,开发云量子通信产品,在专有云上形成一批量子加密通信试点。在大数据领域,与百度、阿里和腾讯等企业合作建立大数据服务中心,优先布局量子通信金融应用试点。在 5G 和物联网领域,联合通信运营商,建立保密通信产业化基地(实验室),对量子密钥服务及量子密钥加密带宽服务的商业模式进行探索和培育。

 

专栏 9 量子测量应用示范工程


      量子测量+环保气象:依托山东国耀雷达等企业资源,推进量子激光雷达技术在山东省环保治霾和气象监测方面的落地应用,探索建设基于固定监测站和车载移动监测站的大气污染及气象监测系统,配备气溶胶量子激光雷达、量子偏振激光雷达和量子测风激光雷达等,融合两种监测站数据开发配套应用软件,满足环保、气象等部门雾霾精确定位、污染气体成分精确测量、气象数据精确监测及预测等需求。推进量子激光雷达技术向关联领域渗透,推动在气象预报、生化气体监控、气候模型改进、机场风切变预警、航空气象保障、风电系统管理等领域形成一批典型应用产品。

 

      量子测量+重力/重力梯度测量:依托原子重力仪、原 子重力梯度仪相关企业资源,研制小型集成可移动化的高精密冷原子干涉重力仪、重力梯度仪等产品,实现高精度的重力测量。探索在地震、地质勘探、地球测绘等领域的试点应用,为研究固体地球演化、全球海平面、洋流、气候、陆地水资源、地质灾害和地震等科学问题提供重要依据。研制船载、机载的高精度原子重力仪和原子重力梯度仪,实现不依赖于外部辅助信号的高精度自主惯性导航,推动量子导航技术的深入应用。

 

专栏 10 量子计算应用示范工程


      依托中科院、中科大、济南量子技术研究院和浪潮等机构和公司,推进研制小规模、专用量子计算机。围绕人工智能、材料模拟、大数据、云计算、机器学习等重点行业领域,形成一系列解决针对性问题的实用化专用量子计算产品。推动量子计算与关联产业的深度融合,打造量子计算产业生态圈。

 

      加快量子通信在政务、金融、电力、国防、电信、交通等信息安全重点保障领域应用示范推广。加强量子测量技术研发力度,整合量子测量领域产学研顶尖机构开展联合攻 关,实现关键技术突破,加快推动量子测量技术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加大量子计算研究支持力度,加快实现量子计算从完备理论到实际应用的跨越。 

 

(五)创新人才体系

 

专栏 11 科研人才团队集聚工程
     

      依托济南量子技术研究院,充分发挥与中科院、中科大、山东大学、济南大学等院校的合作基础和优势,对接量子信息产业人才需求,按照“领军人才+创新团队+优质项目(优势学科)”模式,通过综合资助或直接股权投资支持,面向全球“一事一议”集中资源引进顶尖科研人才团队。

 

      创新人才引进模式:依托济南量子技术研究院设立专 家工作站,建立特设岗位、特聘等引进制度,突破单位岗位总量、最高等级和结构比例的限制,并根据实际情况采取年薪制、项目工资、协议工资等灵活分配方式,引进科研高层次人才及团队。建立柔性引进制度,通过薪酬补贴项目资助、生活补助等方式,灵活使用“候鸟专家”、“双休人才”。赋予科研领军人才组建团队自主权,探索建立青年人才举荐制,完善引进青年人才专业技术职务评审“直通车”。

 

      开辟人才引进绿色通道:用好“山东惠才卡”和济南 人才“金卡”,设立济南量子信息高层次人才引进绿色通道为人才提供出入境和居留、户籍、住房、配偶随迁、子女入学、编制、职称、岗位、薪酬等优惠政策和便利服务。

 

      设立人才专项引进计划:在山东省“泰山学者”、“泰山学者青年专家计划”、“青年优秀人才引进计划”,济南 “5150”、“泉城产业领军人才支持计划”等现有人才培育计划中,对量子信息人才给予重点倾斜,设置量子信息工程专业人才通道。在教授、研究员等正高职称的评定上, 采取灵活措施,满足优秀年轻人才对职称的现实需要。

 

      推动“学院派”创业者队伍建设:支持和鼓励济南量 子技术研究院等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创新创业,通过专业技术人员到企业挂职或者参与项目合作、兼职创新或者在职创办企业、离岗创新创业以及事业单位设置创新岗位等方式,推动科研项目开发、科技成果转化。

 

      突出“高精尖缺”导向,以政府为引导、企业为主体、高校及职业院校为基础,创新人才激励、评价、流动、服务等机制,集中资源引进顶尖人才团队,实施精准聚集人才工程,更大力度柔性用才,实施科研人才团队集聚工程,全面激发科研人才创新创业的动力和活力。

 

(六)科技金融体系


      争取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基金支持,发挥好济南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天使投资基金的作用,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进 入。设立量子信息领域专项资金,拓宽量子企业融资渠道, 鼓励通过银行信贷融资、专利质押贷款融资、动产融资等方式增强资金运作能力,创新绿色金融信贷模式,优化科技金融信贷环境。

 

专栏 12 金融支撑工程

 

      设立量子信息领域专项资金:支持量子信息科学中心 建设、量子谷建设、重大项目引进、量子通信骨干网和城域网建设、企业膨胀发展和国家(省)量子信息项目进行配套等。设立山东省量子科学研究联合基金,连续 3 年支持量子科技工程开展前沿性探索和应用基础研究。

 

      用好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基金:依托山东省新旧动能 转换基金,同时发挥好济南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天使投资基金的作用,支持济南量子信息领域的创新创业、成果转化和产业发展。

 

      六、保障机制

 

      (一)加强组织领导


      由分管市领导牵头定期组织和调度相关部门对济南量 子科技发展重大事宜进行决策和部署。发挥好济南量子科技产业专班及相关部门的职能作用,共同推进济南量子信息产业实施的相关工作。


      (二)完善政策体系


      在落实现有政策的基础上研究制定符合济南量子信息 产业特色的创新创业、产业发展、人才培育、科技金融等政策,建立政策传递保障机制,确保济南在招商引资、项目开展、设备研制、支撑运营等环节形成持续、配套的政策体系保障。


      (三)强化人才培养


      营造引进高层次人才的政策环境,重点引进量子信息关键技术的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完善并落实住房、出入境、户籍、子女教育、医疗保健等优惠政策,深化人才发展体制 机制改革和政策创新,营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发展环境。实施量子信息新工科建设,推进山东大学开设量子信息工程 实验班。探索校企合作定向培养模式,部署公共实训基地、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


      (四)加大资金支持


      统筹政府和市场多渠道资金投入,加大财政资金支持力度,积极争取国家和山东省研发计划、重点项目和创新平台等相关资金支持,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量子信息产业融资支持力度。推动量子信息科学中心建设,加大对量子信息基础前沿研究、关键共性技术攻关、成果转移转化、支撑平台建设和产业化的支持力度。建立和完善多元化、多层次投融资服务体系,对量子信息企业从孵化、创立、成长到成熟上市, 在投资、信贷、担保、周转、挂牌上市等各个环节予以政策扶持。


      (五)确保规划实施


      实行规划目标责任制,明确各部门职责与分工,制定规划落实监督机制和规划实施阶段性考核机制。根据国家相关发展战略和规划调整,结合不同阶段发展实际,动态调整产业发展进度安排,加强对产业发展的指导。